快報一則 !
最近網路有些很特別的新聞,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呢?!
特別是以下這一篇:
三少四壯集-方言
中國時報【⊙謝昭華】在我們居住的這幾座小島上,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有時無法盡得其意。但過往歲月裡,這些濃濃的鄉音與情感,雖已日漸老成凋零,卻是永難抹滅的記憶。除了在地居民以及軍人,會來島嶼久居的,只有學校聘請的老師。島民的母語是福州語,屬於閩東方言,與來服兵役的年輕士兵說的閩南語有別。由於從小跟著父母親與街坊鄰居說福州語,在學校讀國語課本,島嶼學童對注音符號ㄢㄤ不分,ㄘㄔ難辨。搭船每每說成搭床,穿衣說成窗衣。原籍本地的老師也有濃重福州腔調,而一部分外省籍的老師則各省鄉音尤重,完全不知所云。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時,需要台灣本島來的年輕老師來教導小朋友注音符號正確讀音,以打好日後口說基礎。大多從台灣本島橫渡台灣海峽來島嶼的老師都與在地人們有某些淵源,或是親屬舊識,或有家人男友抽到金馬獎來島嶼服兵役。因台灣本島居民禁止來金門與馬祖,家裡有男孩要服兵役的,若抽到馬祖兵簽,就可能長達兩年餘無法與家人見面。在此狀況下,來島嶼任教可說是工作與防止感情兵變兩全其美的辦法。1968年學校聘請了一位女老師擔任班導師,很快就受到小朋友喜愛。在戰後嬰兒潮年代,每班學生人數眾多,老師讓班上年紀最小不滿六足歲的伊福當上了班長。伊福原是一年級寄讀的學生,並無正式註冊學籍,但學年結束後不知為何就隨著班上同學直升二年級。在一次課間活動時,伊福被同學從升旗台上推下,因頭部著地而昏迷。之後雖然並無大礙,但仍有時不適應學校環境,在課間哭鬧,只得通知家住學校附近的家長帶回。不只是學生年紀差距大,老師本身亦然。因教育並不普及,師資缺乏,故常聘請代課老師。這一年我們的老師出缺,學校請了一位高中剛畢業的代課老師,約莫十七八歲年紀,於是就形成了大小孩教小小孩的有趣畫面。在學校裡老師時常告誡,方言是粗鄙不雅的,即使它是母親教的語言。牙牙學語的孩童用稚嫩音調如天使般說著方言,但學校裡的規訓與懲罰仍讓我們羞於啟齒。而我聽過父親曾用方言讀報,甚至以優美尾韻朗誦古籍詩文,這都使我難以理解。島嶼居民在與駐軍數十年互動期間,由於生活在同一座小島,互動勢所難免。島民稱呼軍人為「兩個聲」,即與我們所用語言不同者之意。由於駐軍來自大陸各省,籍屬分歧,日常相處往往南腔北調,卻也溝通無礙。島民日後因觀看閩南語電視連續劇,雖無法口說,卻也可聽得七成。因此,與年輕軍士交談時往往普通話、台語、夾雜福州方言,卻也運用得流暢自然。而駐軍每日耳濡目染,大多也會說上兩句福州話以拉近彼此距離。聖經創世紀裡記載,上帝因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類過於傲慢,挑戰祂的權威,憂慮人們不再行公義於世間,因此設法使人類的語言成為巴別之塔,混亂而無法彼此溝通。在我們居住的這幾座小島上,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有時無法盡得其意。但過往歲月裡,這些濃濃的鄉音與情感,雖已日漸老成凋零,卻是永難抹滅的記憶。
網路熱搜精品排行推薦:
內有限時特惠的商品喔!!
|
|
| ||||||||||||
|
|
|
意猶未盡嗎?
還有這些商品 評價也很棒喔 ...
歡迎前往參觀、選購自己想要的商品!